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节气:今日立夏
本站会员人数1502免费注册 会员登录 忘记密码?
top_banner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兰花大王李映龙传奇

花卉名人

left_1 left_2 left_3 left_4

兰花大王李映龙传奇

发布日期:2010-10-17 点击量:1612人次

孔子曰:“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在大理洱源县,一位被誉为“中国兰文化大使”、“兰花王”的白族汉子李映龙,爱兰、恋兰二十余年矢志不渝,他顺应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之道,他在抒写自己精采传奇人生的同时,也将中国的兰文化事业演绎出一片灿烂的春天。

“老山兰”的情与爱

6月7日,我在李映龙洱源的家中见到了他。出身于白族农家的李映龙,给人的印象是朴实无华,白族人的气质一览无余,看上去根本无“兰花大侠、兰花大家”的派头,一副谦谦的君子风范。

这一天是李映龙女儿参加高考的日子。同行的洱源县委宣传部领导讲,他是一个忙人,要不是这样,根本采访不到他。

李映龙与兰花结缘近似一个神话故事,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李映龙同战友们在炮火纷飞的老山前线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着祖国的疆土。有一天,李映龙在弹痕累累的战场上,突然在一片葱茏的草丛中,发现一株兰草格外醒目,兰草那挺拔的身姿,顽强的生命震撼着李映龙的心灵。他冒着生命危险去挖了一些新鲜的土,把兰草种在弹药箱里,摆放在猫耳洞的土台上,给它取名为“老山兰”,然后每日悉心照料。甚至,在缺水的时候,他宁可自己不喝也要省下一口水留给兰草。奇迹发生了,没过多久,兰草开始发叶,越长越旺,到部队撤离时,它已成了郁郁葱葱的一大盆。李映龙把它带回了后方,带回了家乡,他已不能离开它,因为兰草的存在,让他在暴烈中感到生命的提示——柔弱但是坚强,沉静而有穿透力。

由于与老山兰的那段特殊经历,李映龙和兰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艺兰成了他一生中的追求。李映龙带着伤残光荣退伍后,分到了洱源县烟草部门工作,远离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可他对老山兰的热爱丝毫不减,每当看到它,兰香就会香溢他的人生路。后来,家里的兰花多了,但是他仍然把那盆老山兰摆放在最显眼的地方。

从血与火中遇到兰花那一刻起,就注定他将一生与兰为友。

李映龙爱兰花,他知道,兴趣永远都只会是一个兴趣,除非真正为它做点什么,他梦想着自己能把家乡美丽的花朵贡献给全世界。

“碧龙兰苑”的主人

兰花的世界是一个神奇而又陌生的世界,李映龙开始不断地学习,他向专家请教,他向深山里的老农学习。为了找花种,为了找花泥,李映龙整天泡在云南大大小小的山头上。在清晨,他为它们浇水培土,在月下,他在花间喝茶赏月,他把自己的心泡在了花香里。时光在默默地流淌,兰花在悄悄地生长。

我们顺着熟悉的兰香,走进了李映龙的碧龙兰苑。这是一个典型的白族民居,飞檐翘角间处处呈现出白族民居的传统风格,斗拱如水波一般叠起,门楣上画着古雅的彩画。照壁的中间镶着一个斗大的“兰”字,这个字仿佛是沾着兰花的香气写上去的,蕴含了兰的神韵与气质,这是主人李映龙在以兰明志。

洱海之源的旅游景点不少,但许多来者都要一睹李映龙“碧龙兰苑”的风采,了却一个“兰花梦”。

李映龙的“碧龙兰苑”建于1997年,兰界泰斗吴应祥亲自题写了苑名,中国兰花协会副会长、云南兰花协会会长潘光华撰写落成碑记并亲临兰苑剪彩。

李映龙精心地为院子做了规划:院子中有兰文化楼、兰花场院和精品兰培育室。

文化楼里挂满了兰界名家、各级领导和文化名人题赠兰苑的各种书画,展示着介绍我国兰花品种的书籍、图片和碧龙兰苑培育的各种名品兰花的彩色照片及各种奖杯、奖状。有一张“百兰图”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90岁高龄的书法家马丽生先生的墨宝,“百兰图”上的一百个“兰”字竟然没有重复的字体,其中几个兰字据说是从很古的书里查找到的。在一百个“兰”字里,可以领略到流动的旋律。在幽幽的兰香里,五只温和的小老虎“乖乖”地静卧在山石间,那是中国著名画家吴寿谷先生的力作“五虎图”,八十余岁的吴老先生一生爱兰,当他听说在云南大理竟有一个爱兰如命的养花人时,在病榻中画了这张“五虎图”。当年,美国总统里根为获一张吴老先生的“墨宝”,曾几次遣人来中国探访才如愿以偿,那张“五虎图”至今都是里根的至爱。

在李映龙的“碧龙兰苑”,还有三件最珍贵的宝贝,有白族画家张寿培作的“历代名人爱兰画卷”,一尊高3.6米、12吨重的“明代兰花仙子汉白玉雕像”,还有《南中七贤赏兰图》。

李映龙所创建的“碧龙兰苑”,被命为中国首个“莲瓣兰品种样品园”,他的兰苑里有冰清玉洁的“苍瑞瑞雪”(小雪素),有鲜红艳丽的红莲瓣、红花莲瓣兰、大宽叶红莲瓣,有状如菊花白里透黄的碧龙菊,有形似蝴蝶缤纷多彩的碧龙奇蝶、剑阳蝶、余蝴蝶、有类似梅花的梅型朱丝白莲瓣等等。

走进兰苑,就是走进了花丛深处。李映龙的“碧龙兰苑”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数十万一苗的兰花满园摇曳。然而李映龙最得意的却不是这些花,而是他花了10多年心血建起来的个人兰文化展览馆。

因为养兰花,李映龙成了中国最令人瞩目的养兰名士;因为养兰花,他带动一方经济产业的发展,成了大理最有名的富户。但这些并不是李映龙完全的梦想。多年来,除了注重兰花的发掘、培育保护,这个朴实的白族汉子一直走着以兰会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

随着一项项荣誉接踵而至,李映龙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就连日本东京铁木真公司都专程来到他的兰苑摄制专题片,并通过卫星向世界播放。为了褒奖他取得的成绩,《中国兰花杂志》曾两次向海内外推出“碧龙兰苑”集,发行5万多册;国家邮政局也曾向国内外发行《碧龙兰苑名品兰花》明信片一套8枚。

2001年9月,李映龙策划的“碧龙兰苑兰文化艺术展”在北京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出,使多姿多彩的兰文化登上了神圣的殿堂。后又积极策划并发动全国百家知名兰苑进京举行一次以“迎奥运、促统一,献爱心,展国兰”为主题的兰文化系列活动。李映龙也因此成为了首届中国兰文化大展的策划师。

李映龙与兰界“奥运会”

2007年1月26日至28日,首届中国兰文化大展系列活动分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式,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国国际兰文化暨兰花产业发展与野生兰花保育研讨会,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中国兰文化书画大展。参加该次活动的有全国两岸四地及特邀韩国养兰名家代表308位和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著名兰科专家学者以及首都各界知名人士共800多人。

中央电视台一套综合新闻、四套国际新闻、七套聚焦三农以及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及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刊物、杂志、网站等2000多家知名媒体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内容、用不同形式对该次活动作了宣传报道。仅网络上就有31万多条有关该次兰文化大展系列活动的信息,开创了兰事活动受媒体关注程度的最高纪录。 

组委会副主任、国际中国书画家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中华慈善总会荣誉副会长邓培星先生深有感触地说:“这次活动,兰花以它婀娜多姿、丰富多彩的神韵,兰文化以它高雅洁净、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吉祥友善、慈善爱心、和谐完美的特殊寓意征服了大家。活动三天,和谐之花、火爆京城,盛况空前,令人叹服!”参加活动的特邀外国兰科专家学者说:“兰花是一种花卉,能够进入到国家的最高殿堂,在我们国外是没有的。中国有能力办这样高水平的兰文化活动,就应该申报举办一次世界兰花博览会”。

李映龙说,作为局内人,我深知这决不是我个人的能耐所成,而是兰花的魅力所致。我个人的“功绩”,无非是通过心身的劳碌,让参加者认同举办这样一次兰文化大展活动的必要性,并把他们邀请到活动队伍之中。作为此次活动的主要发起人和筹备者,我不敢狂称自己是“非常之人”,然而这样高规格、高品位的兰文化大展,在中外兰事活动中无疑是“非常之事”,由该次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综合效益更有“非常之功”。

为什么要策划这一次活动,李映龙认为,任何产业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兰花产业,更要文化。当时有人认为他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个人行为。兰花给了我一切,所以我要为兰花做点事,做任何事只要用心去做就能成。

李映龙:兰市正逐步升温

兰文化是兰花产业的灵魂。兰花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已成为云南省新兴的支柱产业,而在云南大理则是一项脱贫致富的产业。

李映龙更深剖析说,兰花产业,现在国际市场看云南、四川,云南、四川市场看大理,现在就有一点股下花扬的势头,现在别人在卖兰花,而我是在买进。1月至5月,云南兰花交易达成一亿多元,下半年云南兰市定会回暖。

目前,全国的股市、房市不乐观。李映龙认为,通过北京兰文化大展,体现出了兰文化的魅力,兰文化对兰市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全国及东南亚兰市都有好转,下半年的兰市已逐步升温,兰花产业前途无量。

建兰花博物馆,出版兰文化大观一书,是李映龙近期最主要的大事。

在李映龙的心里,20多年来最大的欣慰,是为中国的兰花在世界面前争了光,给了兰花一个定位,使兰花进入了千家万户,让兰花真正回到主流人民群众中。

有一位诗人曾说过,在人的一生里,至少有一种花与你的生命相联系。李映龙因兰花成为名家,也因成为名家而更加刻苦于艺兰事业,将芬芳的人生乐趣,将兰花与文化的深刻内涵,演绎成人生追求的壮丽篇章。

兰花照见了李映龙人生的欢乐与悲愁,也洁净了他灵性而淡雅的心灵世界。


呼叫中心

x

029-82465269